科技服务处
首页 - 科技服务处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2024年苏州高等职业术学校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

发表日期:2023-12-11    来源:科技服务处    浏览:260次

关于举办2024年苏州高等职业术学校

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

各系(专业系部、基础教育部)教研组、教研室:

为推动我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本校教师教学能力,同时选拔部分优秀教师参加市职业学校教学能力大赛,经研究决定,举办2024年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能力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部署,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赛出高风格,赛出真水平,赛出基本功,充分发挥比赛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各地各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课程思政要求,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促进能说会做善导双师型教师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数字素养水平、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技能成才。

二、比赛内容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3-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相关文件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契合层次定位,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或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专业课程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2.教学设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科特点选用恰当的教法学法;专业课程鼓励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

3.教学实施。落实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开展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推动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课程倡导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执行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

4.教学评价。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

5.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培育数字素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三、比赛分组

比赛设置中等职业教育组(简称中职组)和高等职业教育组(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简称高职组),各组分设3个报名组别。参赛的模块、单元、专题、项目或任务等应为有关课程中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2学时。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学时,参赛课程应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根据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中的专业类”(四位代码,下同)进行报名。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学时,其中体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学时。参赛课程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五年制高职前三年课程参加中职组的比赛,五年制高职后二年课程参加高职组的比赛。

四、报名要求

(一)参赛资格。参赛对象应为职业院校教龄2年以上()的在职教师,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学校正式聘用且实际授课的企业兼职教师、教科研机构专职教研员均可报名参赛。每位选手只能申报一个参赛作品。每个教学团队由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专业(技能)课程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

(二)组队方式。每个教学团队2-4人,其中企业专家、专职教研员最多1人。

五、比赛组织

比赛主要采取评审参赛材料的方式进行,校赛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原则上不超过参赛团队总数的10%20%30%

六、参赛要求

参赛材料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取消参赛资格,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软件使用的,应保证为正版软件,鼓励使用国产软件。除教学团队事前特别声明外,学校拥有对参赛材料进行公益性共享、展示的权利。

七、材料提交

1.报名汇总表由各系教学大赛联络员汇总后以系部为单位,发送至934730034@qq.com,截止日期20231214日。

2.参赛文档(教案、教学实施报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选用说明)打包以“系部+主讲姓名+作品名命名,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发送至934730034@qq.com,截止日期2024年1月3日。

联系电话:68788900

八、其他

1.各系部要统筹做好2024年教学能力比赛各项准备工作,有序组织系部内的选拔报名工作。

2.鼓励教学团队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https://vocational.smartedu.cn)及接入该平台的其他平台开展实际教学。

附件:1.参赛材料

2.评分指标

3.专业目录

4.报名汇总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