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5-04-28 来源:服装工程系 浏览:38次
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深度融合,2025年4月24日,服装工程系师生走进苏州丝绸博物馆,开展《经纬之间·锦绣华章——苏州丝绸博物馆沉浸式思政课》主题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情境教学与互动实践,师生们在千年丝绸文化的浸润中感悟中华服饰文明的瑰丽,将中国服装史课程的理论知识与中华传统丝绸文化的深厚底蕴有机联结,上了一堂生动的专业思政融合课。
丝绸为媒:专业课堂与历史文脉的对话
苏州丝绸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作为国内首个以丝绸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馆藏从新石器时代的蚕桑起源到明清华服,700余件文物与3000件藏品诉说着"丝绸上的浮雕"传奇,完整展现了中华丝绸工艺的千年脉络。
活动中,服装工程系主任、中国服装史课程教师张艳老师现场教学,结合展品解析丝绸从“物”到“艺”再到“礼”的文化升华,从面料到款式,从纹样到色彩……学生们通过近距离欣赏展品、纹样设计图稿,直观理解了课程中“技艺—审美—礼制”三位一体的服饰演变逻辑。苏州丝绸博物馆副馆长、产业教授朱艳老师带领师生们,以“丝绸织造技术”为主线,重点观摩了代表中国古代最高织造技艺的宋锦小花楼织机、五彩漳缎大花楼织机。织花工脚踏竹竿,与挽花工上下呼应后抛梭引纬,机杼声声不绝于耳,精湛的丝织技艺徐徐展现在师生面前,大家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与勤劳。学生们还亲手触摸了织机上生产的宋锦、漳缎,近距离的感受了传统丝织品的美好与珍贵。
张艳主任现场教学
经纬解码:工匠精神与时代使命的共鸣
活动特别设置“沉浸式实践”环节。在非遗宋锦织造技艺苏州市代表性传承人朱艳老师的指导下,师生们体验了传统缫丝机、织机的操作,感受“抽丝剥茧”“通经断纬”工艺的匠心独运。“一根丝线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才能成为可织造的经纬,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何为‘工匠精神’。”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顾倩钰同学在实践后感慨。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邹燕担任本次活动的思政老师,她在微课堂中强调:“丝绸之路上,中国丝绸曾作为文明交流的纽带向世界传递东方智慧。今天的我们作为服装专业学生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以创新设计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生命力,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青年一代的使命。”
苏州丝绸博物馆朱艳副馆长讲解宋锦小花楼织机以及宋锦成品
锦绣华章:文化自信与专业报国的融合
苏州丝绸博物馆“现代馆”展区利用大型多媒体展现时尚舞台上的丝绸时装秀,同时展示了现代数码丝绸技术,新工艺新品种以及企业捐赠的丝绸精品。在这里,师生们感受了当代“科技丝绸”的产业突破,引发了热烈讨论。李国胜同学表示:“从古代‘衣被天下’到现代‘科技赋能’,丝绸始终承载着中国人的智慧与情怀。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子,我们要用设计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华服饰文化的当代华章。”
学生体验缫丝机、织机
此次苏州丝绸博物馆之行,以“经纬”为隐喻,既串联起中国服装史课程的知识脉络,又通过丝绸文化的精神内核深化了思政教育内涵。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工程系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探索“专业+思政+非遗”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触摸历史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技艺传承中践行专业报国理想,让中华服饰文明的锦绣华章在新时代续写辉煌。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