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程系 - 教学改革 - 课程标准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服装专业《服装工艺》课程标准
发表日期:2016-01-08    来源:服装工程系    编辑:xuy1    浏览:9771次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服装专业《服装工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服装工艺》是一门研究服装服装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的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服装专业的一门必设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交替进行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服装缝制的工艺基础、西裤的缝制工艺、衬衫的缝制工艺、茄克衫的缝制工艺、女式上衣、男西服的缝制工艺、男式大衣女式大衣的缝制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服装工艺在服装行业中的地位,掌握在缝制工艺的原理与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把创新服装款式通过平面裁剪方法将服装转变成立体形式,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本校教学要服务社会机制的理念,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符合学生实际;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明确,课程在职业能力培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清晰;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得到较好体现。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

①服装工艺的应用知识。

②重点掌握各种服装的工艺要求,如男女衬衫的缝制、男女大衣的缝制等。

③明确制定服装制作工艺标准以及工艺流程的内容。

④掌握服装制作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及维护服装制作设备的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

通过实训使学生具备:

①较强的服装制作能力,了解服装工艺化流程,具备工艺制作能力。

②在满足不同款式的需求下,具备制作和创新的能力。

③具备服装工业化制板的能力。

④基本具备服装生产的经营管理能力。

⑤基本具备创业能力。

⑥具备自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态度目标:

①与人交流的能力。

②有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能力。

③有分工合作、团队协作能力。

④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⑤具备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⑥开拓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本课程内容标准,将服装工艺分解成8个侧重点不同的模块。

本课程自第一学期至第七学期开设,共开设7个学期,总教学时数为648学时。

 

模块

课程内容

学时数

理论

实训

合计

基础模块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

10

26

36

裙子,各类裤子的缝制工艺

20

52

72

男、女衬衫缝制工艺

10

23

33

茄克衫的缝制工艺

15

40

55

衬衫的缝制工艺

20

88

108

各款女两用衫的缝制工艺

25

83

108

应用模块

风衣缝制工艺及男衬衫工考训练

15

93

108

西装马甲,男西装,中式服装的缝制工艺

25

83

108

拓展模块

课题一:时装制作

25

83

108

课题二:表演服装制作

课题三:礼服制作

合  计

165

483

648

本实践教学训练内容分为基础模块操作训练、应用模块操作训练和拓展模块操作训练。基础模块操作训练是服装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通过实训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服装工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基本款式的缝制工艺能力和版型制作能力;应用模块操作训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品牌的款式设计、立体造型操作、样板调整、样衣制作等系列工作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缩短学校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差距。拓展模块操作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在完成教学大纲实践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性地进行训练,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对服装市场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理解服装工艺在服装行业中的地位,掌握服装工艺的作用及特点。

2、使服装工艺课在符合基础教学内容的同时与服装专业教学特点相结合,帮助学生逐步完成服装平面的理念向立体设计理念的转化过程,构建出从基础教学科目向专业设计转化的发展体系。

3、通过对缝制工艺的基础练习,训练学生的动手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展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4、了解服装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服装工艺方法分析服装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实现艺术性与技术性的融合。

5、掌握服装工艺常用工具的应用方法及操作流程。

 

(二)技能教学目标

1、掌握服装零部件、整装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

2培养实际应用中的服装款式制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精益求精、创新发展。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基础模块训练

项目一:手针,方便包,平脚裤缝制工艺(3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各种手缝针法及其在服装上的运用,基本车缝缉线的训练、能熟练地掌握方便包,平脚裤缝制工艺。

授课内容:1.各种手缝针法及其在服装上的运用 。

2.基本车缝缉线的训练

3.方便包的缝制

4.睡裤的缝制

5.平脚裤的缝制

作业安排  在课堂上完成部件的作品及各成衣。

 

项目二:裙子,各类裤子的缝制工艺(72学时)

教学要求:能熟练地掌握裙子,各类裤子的缝制工艺

授课内容:1.裙子的缝制

2.男西裤的缝制

3.休闲裤的缝制

4.牛仔裤的缝制

作业安排  在课堂上完成部件的作品及各成衣。

 

项目三:男、女衬衫缝制工艺(141学时)

教学要求:能熟练地掌握男、女衬衫缝制工艺。

授课内容:1.普通女衬衫的缝制

2.新款女衬衫的缝制

3.男衬衫零部件训练

4.男衬衫的缝制

5.格子男衬衫的缝制

作业安排  在课堂上完成部件的作品及各成衣。

 

项目四:茄克衫缝制工艺(55学时)

教学要求:能熟练地掌握单茄克衫,夹茄克衫的缝制工艺。

授课内容:1.两用衫女外套的的缝制。

2.女式上衣款式变化的缝制

作业安排  在课堂上完成部件的作品及各成衣。

 

项目五:各款女两用衫缝制工艺(108学时)

教学要求:能熟练地掌握的各款女两用衫缝制工艺。

授课内容:1.两用衫女外套的的缝制。

2.女式上衣款式变化的缝制

作业安排在课堂上完成部件的作品及各成衣。

 

模块二:应用模块训练

项目一:风衣缝制工艺及男衬衫工考训练(108学时)

教学要求:能熟练地掌握风衣缝制工艺及男衬衫工考训练

授课内容:1.风衣缝制工艺

2.男衬衫工考训练

作业安排  在课堂上完成部件的作品及各成衣。

 

项目二:西装马甲,男西装,中式服装的缝制工艺(108学时)

教学要求:能熟练地掌握西装马甲,中式服装的缝制工艺

授课内容:1.西装马甲的缝制

2.男西装的缝制

3.中式服装的缝制

作业安排  在课堂上完成部件的作品及各成衣。

 

模块三:拓展模块训练

项目一:时装制作表、演服装制作、礼服制作(108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外形设计和结构设计并完成一系列服装制作授课内容:

1.外形设计

2.结构设计

3.制作成衣

基本要求:

1、款式设计:效果图、时装画表现力强,具有将设计意图构思及着装效果表现出来,色彩贴切,质感强、造强效果较好。

2、设计作品要按着流行的要求和消费者的需求,符合主题风格,有时代感,符合设计原理,形式美观、配色美。

3、款式展开:内容丰富、新颖,结构合理富于个性

4、学生分组完成设计项目,制作出成衣。

作品评价:将企业人士请进课堂同任课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设计作品的品评。评选出部分优秀作品。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服装服装工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适合以理论讲授、示范、实践练习、企业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其中动手实践练习为主要部分。建议教师结合市场与流行时尚,针对项目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

1、课程内容优化改革: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方向,改革教学内容,采用三级模块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对服装市场的适应能力。
2
、重视教学方法中的能力培养:屏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了课堂互动教学、工作室自主创作设计教学以及引进企业合作项目等多种教学方法。
3
、教师共享教学:在不同教学模块中,服装工艺课程教师与服装设计、服装版型、服装工艺专业教师以及服装企业项目负责人共同完成教学内容。
4
、强调课程学习与市场结合:以掌握服装工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品牌设计项目,利用服装工艺的方法和手段完成品牌样品的款式设计和版型设计任务。在实践中缩短校企差距。
5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设网上课堂。

服装工艺运作(实训过程)及指导

1.根据时装效果图或实物服装进行服装结构分析。

2.利用平面裁剪方法进行各种不同服种及款式服装的结构与板型设计。

3、根据板型设计制定工艺流程并制作工艺样板。

教师指导:由工艺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并履行双重身份的职责进行管理。

 

(二)考核方法和评价方法建议

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建议实行多环节考核和注重过程评价,贯彻在“评价中学习”的能力本位理念,也可与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的实际工程能力相结合评价最终的学习成绩。

1、为充分发挥学业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调控、激励三大作用,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及评价重点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体验、方法技能的掌握、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和综合职业技能的形成。

2、建议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课程考核

1)成绩组成:由考勤、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三个部分核定成绩。

总成绩(100%=出勤(10%+平时作业(30%+考试(60%

2)考核方式:课堂过程考核+项目命题设计考核

3)考核标准:考核学生服装工艺理论知识,以及工艺制作中的操作能力。

4、成绩组成:

1)出勤情况(10%):有旷课、迟到、早退的按照具体情况扣分,扣完为止。

2)平时作业数量及质量(按次数累计)(30%):根据平时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及作业质量评分,按照四个等级进行划分,每5分一个等级,每一个等级再按照上、中、下区分差距。

3)考试成绩(60%):

按照项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服装作品 10%

工艺流程单制作20%

符合质量要求30%

作品整体效果及美观程度 10%

操作熟练、手法正确30%

 

(三)教材编写建议

    针对国内服装工艺教材与实践教学脱节和相对滞后,教材内容单一化,缺少服装专业岗位方向细分化内容的状况,编写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专用教材。教材的编写要体现本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以文字教材为中心,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1、教材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完成服装的整体造型和适合企业生产的工业样板为目的。着重从服装结构设计的角度阐述服装工艺与制版的原理、技术,揭示出服装工艺的应用规律。同时也从服装设计的角度对艺术审美及其表现加以解析,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2、教材要加强学生对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例问题分析,总结服装工艺与平面裁剪的关系,实现服装造型立体化,版型制作科学化的最终目标。

3、教材要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配套制作教学课件,使服装工艺的动态过程能直观、准确、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提供大量的国内外服装工艺各种操作手段和最新信息,增强了教材的直观性和实用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实现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教学录像带: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自制教学录像带,可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服装工艺的基本知识等。

2、自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将服装工艺课程中的难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减轻了教和学的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3、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制图多媒体课件、录像、资料文献等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4、教学与企业合作项目相结合。 服装工艺课程是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采用多种途径。

6、以大赛为平台,提升学生的工艺设计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种服装技能大赛。在大赛中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拓宽视野。  

 

(五)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服装工艺专用教室一个。内含:蒸汽熨斗、烫台、高速缝纫机若干。

2、电脑、多媒体投影仪一套。

3、辅助教学视频资料光盘若干。